top of page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
中藥為什麼可以治病?
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
中藥分為三大類: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。不管是哪一種,中藥都是和人類一起存在於天地之間。
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
​植物藥

​動物藥

​礦物藥
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
​黃連
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
人參

中藥為什麼可以治病,令人恢復健康呢?首先大家要知道藥物本身是擁有一定的特性,就如很苦的黃連是寒涼人參是温熱,中醫就是用藥物這種「偏性」,來糾正病人身體出現的偏差。人體偏寒了,就要用「温熱」藥來「温暖」;偏熱了,就用「涼」藥來「涼快」;至於「大熱」當然就要用「大寒」,病人補足之後就能夠重歸平衡。
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
中國最早的中藥著作《神農本草經》裡面提出了藥有四氣,是「寒、熱、温、涼」;有五味,是「酸、鹹、甘、苦、辛」。每味中藥因為這四氣和五味的不同,治療的作用也有不同,這就是剛才所說藥物擁有的特性了。

四氣「寒、熱、温、涼」是怎樣確定的?最初是口嚐,例如吃薄荷,滿口清涼,所以薄荷的氣是「寒涼」;咬一口薑,口腔裡盡是熱辣辣的,生薑就是「溫熱」。

除了用口嚐,也可憑身體的反應。例如夏天吃西瓜,感到全身涼快,那麼西瓜就是「寒涼」;冬天吃羊肉,感到全身暖和,那麼羊肉就是「温熱」。
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
至於五味「酸、鹹、甘、苦、辛」,一開始也是通過口嚐,發現不同味道不單只是味覺的感受,還對身體産生不同效果。例如辛,吃芥末會有明顯通鼻作用;喝一碗薑湯,蓋上被子,出一身汗,鼻塞流涕、頭痛風寒問題都會有所改善。
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
中藥治病,就是利用藥物的「偏性」來糾正病人出現的「偏性」,就好像天秤由傾斜變回平衡一般。其實這些「偏性」就是「毒性」,所謂「是藥都有三分毒」,也就是說,所有的藥都有毒,只是不明顯的,我們就稱為微毒或者無毒,而明顯的當然就叫「毒藥」,例如大家常聽説的砒霜就是了。

 

中醫師了解這些「偏性」,會單獨運用藥物,或以「配伍」方式,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中藥配合起來同時使用,藉以加强藥物效用或者減弱毒性;又或炮製出不同藥丸、湯劑,降低毒性與副作用。

目前大多數中藥都很安全,尤其跟用化學合成藥物造成的危害相比,中藥安全低毒少副作用的優勢就更加顯現出來了。

事實上,有不少中藥和食物來源是相同的,這些中藥的「偏性」較小,所以可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,從而對我們身體進行滋補、修復和治療,這就是我們稱為「藥食同源」的獨特文化了。

童心童創本草貼畫

配伍

中華文化傳播基金

© 2023 中華文化傳播基金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

bottom of page